在“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葛道凯
(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审定)
大家好!
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年会,有两个突出的感受:一是有成就感。参会代表逾千人、个个神清气爽。高职人气这么旺,集中反映了战线同志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锐意进取的成果,展现了校长联席会议、中国职教学会等团体呼吁、呐喊的成效。每一所参会院校都带着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来参会,真可谓成果荟萃。二是有很大压力。面对这么多代表,怎么才能向大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使每一所参会学校都能感受到有所启发。
大家知道,6月23-2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杨晶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和马凯副总理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10个单位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袁贵仁部长受国务院委托进行了会议总结。会前,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5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3日,俞正声主席主持召开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协商;6月16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是全国职教会的基本情况,应该说,内涵十分丰富。学习领会全国职教会精神,有三点体会和认识,今天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一、把握方位,不为所惑
不久前,一家媒体刊发了《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的报道,我们仔细阅读了全文,如果单从内容看这篇报道还算比较客观,但是报道的标题歪曲了高职教育的现实情况,对职业教育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针对2014年高职招生的情况,我们发起了抽样调查,在全国1321所高职院校中抽取189所学校的招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一些不完整的数据样本后,符合要求的样本共152个,包括国家示范校、省级示范校、非示范校、民办校等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抽样数据显示,这152所高职院校今年的招生计划是48万人(全部高职的总招生计划是320万),其中的近40万安排在学校所在省招生,8万安排在外省招生。近40万的本省招生计划实际完成105.7%,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本省招生情况良好,又追加了5.7%的招生指标。外省安排的8万招生计划实际完成83%。本省招生和外省招生加起来,实际完成招生计划的101.9%,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由此不难得出,高职院校招生总体上不存在招不到学生的问题。那么被抽样的学校中遭遇“零投档”的有多少呢?数据显示,152所学校都安排了外省招生,总计招生省次1909个,出现“零投档”的省次77个,占4.03%,且“零投档”的招生计划绝大部分在5人以下,有些甚至只安排招收1人。总的来说,高职4%的“零投档”没有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高等学校。“不为所惑”,就是说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不为这些负面的、非主流的信息所迷惑。
那么职业教育整体的发展态势怎么样呢?衡量职业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是就业。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并且持续向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4个特点:一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最多,占19.99%,就业率最高,达98%以上;二是,在本地就业的学生人数最多,而且逐年增加,达69%,这个数据也反映了我国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在缩小;三是,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最多,而且仍在逐年增加,达57%,这符合我国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四是,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但95%的毕业生在城镇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农民是怎么转变成市民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毕业生收入水平快速增长,毕业3年后收入翻番,达到毕业当年收入的近2.2倍,增长117%,58%的毕业生3年内获得职位提升,这说明高职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二是,就业对口率持续提升,理工农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到64%。这些全局性的数据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整体态势是好的,而且还在持续变得更好。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随时提醒自己: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彻得还不坚定。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志问,我们高职院校什么时候可以升本。这说明办学理念还需要继续深化、强化。再比如,1300多所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既有一批好的学校,也有一批学校办得不够好,还不能够为区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学习领会全国职教会精神,首先要把握方位,把握好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的位置,把握好单个学校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不为所惑——不为困难所惑、不为假象所惑、也不为已有的成绩而过多陶醉,时刻保持清醒!
二、把握精神,领会核心
这次职教会描绘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蓝图,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下一步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突破性部署,对于在座的高职学校来说,直接相关的有4个方面。
第一个突破:重新定义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换一句话说就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会后和会前所讲的职业教育,内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发展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职教会后的职业教育既包括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也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可以看出,《决定》不仅要求改革职业教育,也要求调整和优化整个教育结构,对职业教育的重新定义也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重新分类。三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增加了“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第二个突破:明确企业也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重大的理念创新之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但长期以来企业是以志愿者、帮忙者的身份参与职业教育的。既然企业是帮忙,那么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甚至可以不做,都无可厚非。《决定》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明确了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企业的事情、也是企业的责任。对于如何发挥好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决定》提出了4个政策方向:一是鼓励。如,《决定》提出“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二是激励。比如《决定》提出,“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现在有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渠道。三是要求。例如,《决定》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这个政策的最终落实,不仅将解决职业教育的问题,也将解决整个高等教育的难题;《决定》还要求“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硬要求。四是立法。《决定》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立法是根本措施。
第三个突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我们有一个深刻体会:职业教育既是教育战线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如何汇聚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合力,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把职业教育办好办强。全国职教会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内容很多。比如,《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开展多元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等等。今天参会的有很多行业组织代表,《决定》提出“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要求行业组织发挥4方面作用:一是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二是推进校企合作,三是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四是开展质量评价。在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方面也需要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决定》提出“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让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才能在机制上保证学校不会走向自我封闭。
第四个突破:把增强针对性作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努力方向。这也是过去十几年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一次《决定》不仅予以认可,而且进一步强化。关于增强针对性,《决定》提出了3方面的举措:一是坚持5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是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决定》要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把实习实训回归到教学环节这个基本定位。实习实训既是教育教学过程,就要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也就必须要保证教学质量。三是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个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走出去”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职业教育也要跟着走出去,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同时也为当地人民的福祉服务。这是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要求。
如果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这句话可以是:“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所谓“同步发展”,就是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由此,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职业教育才会有生命力;社会各界也要确立这样一个理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走得更稳更好,离不开同步发展的职业教育相伴相随。
三、把握方向,坚定前行。
如何把握今后一个时期专科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在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突出抓好4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科学布局专科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决定》明确提出了专科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一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我们多年来始终为之付出努力的。二是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是技术技能积累最直接的载体。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共成长、共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相同步。三是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1990年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出生了2802万人,此后出生人口一年比一年少;第一个低谷出现在1999年,出生1393万人;第二个低谷出现在2003年,出生1342万人。今年我国退休人口1775万。可以预见,今后十几年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少,退休的越来越多。这个数据说明,在新的人口形势下,高职院校如果仍只关注十八九岁的孩子,可能会失去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到2034年将突破4亿。这要求传统的学历教育之外,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既包括全日制的人才培养,也包括通过社区教育、终身学习,促进人的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专科高职院校三大功能的科学配置,才能实现国务院决定提出的“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第二件事情:做深做细内涵建设。通过上面的人口数据,大家不难得出,我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阶段毕业生越来越少是大趋势,高职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决定》提出“三提高”的招生要求,即“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这将进一步改变高职以普通高中生源为主的生源结构。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高职院校生源将逐步变为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职毕业生,还有具备实践经验的学生。如果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仍然仅仅单一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将无法满足多元化生源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将失去竞争力。再有,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企业如何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也需要认真研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实践、总结,就会错过机遇、落后于人。
第三件事情:果断改革高职招生考试。大家知道,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如何通过改革考试招生,把适合的学生吸引过来,是所有高职院校都无法回避的命题。如果还沿用过去那种考语文、考数学、考外语、考计算机的方法,不仅很难选择到适合高职的学生苗子,更严重的是将对中职发展形成冲击,会把职业教育引向升学教育、走“回头路”。我们职教战线几百万教职员工十几年奋斗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能仅仅因为考试招生政策没有制定好、执行好,而毁于一旦。因此我们呼吁,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一定要考技能。要营造就业能力越强,拥有的继续读书机会越多这样的职业教育文化。这样,高职会办的越来越好,中职也会办的越来越好。
第四件事情:关注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多种学习成果”,包括全日制学习成果,也包括非全日制学习成果,还包括非学历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如何实现转换?目前教育部正在加紧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密切关注,不断研究,一旦政策出台,能够结合学校实际予以推进,这也是为高职院校实现“三大功能”科学布局提供新的支撑。
相信,只要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把握了方位、把握了精神、把握了方向,职业教育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去创造这个更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泉北西大街1169号 电话:0319-8769972